歡迎加云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考研咨詢QQ:800179089
云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同等學力加試考研真題。
云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歷年招生信息
招生年份:2023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19 | 專業(yè)代碼 : 070903 |
研究方向 |
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0871-65033019 01(全日制)早期生命和環(huán)境演化 02(全日制)古脊椎動物學 03(全日制)植物古生態(tài)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論 科目2 201 英語(一) 科目3 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 科目4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
1.普通地質(zhì)學,舒良樹主編,地質(zhì)出版社,2010 2.普通地質(zhì)學,黃定華主編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限本科畢業(yè)及以上學歷。 由地球科學學院和古生物 研究院導師分別指導。 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
閉卷、筆試,滿分150分,時間180分鐘。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 試卷的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簡答題 論述題 更多題型結構 |
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復試 |
>>更多分數(shù)線信息 | ||
錄取比例 |
>>更多錄取信息 | ||
難度系數(shù) |
>>更多難度分析 | ||
導師信息 |
>>更多導師信息 | ||
研究方向 |
招生年份:2022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19 | 專業(yè)代碼 : 070903 |
研究方向 |
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01(全日制)早期生命和環(huán)境演化 02(全日制)古脊椎動物學 03(全日制)植物古生態(tài)學 備注:限本科畢業(yè)及以上學歷。由地球科學學院和古生物研究院導師分別指導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1 英語(一) 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
1.普通地質(zhì)學,舒良樹主編,地質(zhì)出版社,2010 2.普通地質(zhì)學,黃定華主編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 考察的知識及范圍 1、地史學 (1)地層:地球表面散布著各種各樣的巖石,根據(jù)成因可歸入三大巖系,即:沉積巖、火山巖和變質(zhì)巖,這些巖石形成了大陸表面形態(tài)各異的地形地貌。海底世界與大陸表面同樣復雜多樣,也有著高山峻嶺和平原。這些都是由不同時期巖石形成的地層構成。因此,地層的劃分和時空對比是地史學的基礎。各個不同時代的地層中,保存了地層形成時代的各種生物化石,對地層的研究與研究地層中的生物化石是分不開的。怎樣建立地層系統(tǒng)和怎樣進行全球地層對比是地史學研究的主要內(nèi)容之一。 (2)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:現(xiàn)代地球不同的地理區(qū)域有著不同的環(huán)境,可以分為不同的氣候帶,不同氣候帶又生長著各種各樣生物?;謴瓦h古時代的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,闡述生物演化的歷程,也是地史學研究的主要內(nèi)容。 (3)古大地構造特征:大陸和海洋的分布及其變遷,造山帶的形成和分布,地殼運動,各類礦產(chǎn)的形成等,都與古大地構造規(guī)律相關。 2、古生物學 (1)古生物學定義及研究方法:理論上講,現(xiàn)代生物學研究有多少分支,古生物學研究就有同樣的研究分支。古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也是生物的物種,只不過是已經(jīng)絕滅的物種。這些物種以化石的形式保存在地層中,這就涉及了化石的形成、化石的保存、化石的分類。不同保存類型的化石有著不同的研究方法,近年來一些新技術的應用,為深入認識化石生物起到重要作用。既然古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生物的物種,除了研究物種的系統(tǒng)分類外,生物的演化特征亦是古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內(nèi)容之一。 (2)古生態(tài)學、古環(huán)境:現(xiàn)代生物的研究與環(huán)境的研究密切相關。遠古生物生活時與環(huán)境的相互關系,我們不可能直接了解,只能結合現(xiàn)代生物學的知識,基于遠古生物的形態(tài)功能分析,從古生物化石本身的一些古生態(tài)學特征以及巖石性質(zhì)等的研究,重建古環(huán)境、生活方式、生物與環(huán)境的相互關系等?!皩⒔裾摴拧笔枪派鷳B(tài)學、古環(huán)境研究的重要方法。 (3)重要生物類群的起源和演化:古生物學研究為認識生物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實物證據(jù)。按照地層地質(zhì)年代的劃分次序,從老到新,化石揭示了生物從低等到高等、從水生到陸生、從簡單到復雜的演化過程。雖然古生物資料為認識生物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大量資料,但是許多科學問題仍需要古生物學工作者不畏艱難困苦,在野外工作中發(fā)現(xiàn)更多、更好的化石材料,來不斷揭示生物的起源與演化之迷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
本科目考試,通常采取名詞解釋、選擇、填空、簡答、論述等題型,每次考試具體采取哪些題型,視當時具體情況確定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 試卷的內(nèi)容結構 1、地史學~50% 地層(特別是沉積巖地層) 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 古大地構造特征 2、古生物學~50% 古生物學定義及研究方法 古生態(tài)學 生物演化 試卷的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簡答題 論述題 更多題型結構 |
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20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17 | 專業(yè)代碼 : 070903 |
研究方向 |
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0871-65033019 01(全日制)早期生命和環(huán)境演化 02(全日制)古脊椎動物學 03(全日制)植物古生態(tài)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1 英語一 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75巖石學或876第四紀地質(zhì)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
1、地史學;2、古生物學 875巖石學 1、巖漿巖部分;2、沉積巖部分;3、變質(zhì)巖部分;4、特定大地構造區(qū)域的巖石組合 876第四紀地質(zhì)學 1《第四紀環(huán)境》[澳]威廉斯(M.A.J. Williams)著;劉東生 編譯 / 科學出版社 / 1997 2《全球變化科學導論(第三版)》朱誠、謝志仁、李楓, 科學出版社/2012 3《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(zhì)學》曹伯勛 編, 中國地質(zhì)大學出版社/1995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備注:限本科畢業(yè)及以上學歷。該專業(yè)分方向招生。
01方向預計招生8人,由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導師指導;02方向預計招生4人,由脊椎動物演化研究院導師指導;03方向預計招生5人,由深時陸地生態(tài)研究所導師指導。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
名詞解釋、簡答題、論述題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 一、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150分,考試時間為180分鐘。 二、試卷的內(nèi)容結構 1、地史學~50% 地層(特別是沉積巖地層)15%~20% 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15%~20% 古大地構造特征10%~20% 2、古生物學~50% 古生物學定義及研究方法15%~20% 古生態(tài)15%~20% 生物演化10%~20% 三、試卷的題型結構 8-10個名詞解釋20% 4-6個簡答題40% 3-4個 論述題40% 875巖石學 名詞解釋、簡答題、論述題 876第四紀地質(zhì)學 1名詞解釋:10題,每題5分,共50分。 2簡答題:4題,每題10分,共40分。 3論述題:3題,每題20分,共60分。 更多題型結構 |
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9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8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8 | 專業(yè)代碼 : 0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(全日制)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(全日制) 古脊椎動物學 03(全日制) 生物地質(zhì)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論 科目2 201英語一 科目3 626普通地質(zhì)學 科目4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 或875巖石學 或876第四紀地質(zhì)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26普通地質(zhì)學
考試內(nèi)容 1、宇宙和太陽系的起源及演化 主要學說:大爆炸假說、康德-拉普拉斯假說、星云假說等 太陽系主要行星及其位置 2、地球的結構和組成 地球的基本參數(shù) 地球內(nèi)部圈層劃分及依據(jù) 地磁場 地球內(nèi)部物質(zhì)運動及其能量來源 3、巖石圈 巖石和礦物 常見礦物及其成分 按照成因劃分的巖石的主要類型 沉積學三大定律 沉積巖形成的主要過程 火成巖的主要種類及成因、成分 變質(zhì)巖的形成過程 地殼變形的主要類型:褶皺和斷層 板塊運動之于地球海陸格局及地貌塑造 主要的火山-地震帶 4、地質(zhì)年代 地質(zhì)年代表:主要的代和紀的劃分 5、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的主要類型 風化作用之于地球演化、地球物質(zhì)循環(huán)、地貌變遷的意義 6、大氣圈 大氣的成分 大氣圈分層及各層的主要特點 行星風系及其成因 7、水圈 水循環(huán)的主要過程 水的地質(zhì)作用:搬運、沉積與地貌塑造 海洋中的主要地貌單元 世界洋流大體格局及其成因 海洋中的主要沉積類型和相應沉積過程 湖泊沉積作用 8、冰凍圈 冰川的形成及其主要類型 冰川的地質(zhì)作用 冰期-間冰期旋回及其驅(qū)動因素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 考察的知識及范圍 1、地史學 (1)地層:地球表面散布著各種各樣的巖石,包括著三大巖系(即沉積巖、火山巖和變質(zhì)巖),形成大陸表面各種各樣的地形。海底世界與大陸表面同樣復雜多變,也有著高山峻嶺和平原。這些都是由不同巖石形成的地層構成。因此,地層的劃分和時空對比是地史學的基礎。各個不同時代的地層中,保存著代表地層形成時代的各種生物,對地層的研究與研究地層中的生物是分不開的。怎樣建立地層系統(tǒng)和怎樣進行全球地層對比是地史學研究的主要內(nèi)容之一。 (2)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:現(xiàn)代地球不同的地理區(qū)位有著不同的環(huán)境,可以分為不同的氣候帶,不同氣候帶的環(huán)境又生長著各種各樣的不同生物(組合)。能夠恢復遠古時代的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,闡述生物演化的歷程,也是地史學研究的主要內(nèi)容。 (3)古大地構造特征:大陸和海洋的分布及其變遷,造山帶的形成和分布,地殼運動,各類礦產(chǎn)的形成等,都與古大地構造規(guī)律相關。 2、古生物學 (1)古生物學定義及研究方法:理論上講,現(xiàn)代生物學有多少分科,古生物學研究就有同樣的研究內(nèi)容。古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也是生物的物種,不過僅僅是已經(jīng)絕滅的物種。這些物種以化石的狀態(tài)保存在地層中,這就涉及到化石的形成、化石的保存、化石的分類。不同保存形式的化石有著不同的研究方法,近年來一些新技術的應用,為認識和理解化石生物起到重要作用。既然古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生物的物種,除了研究物種的分類外,認識演化和演化特征是古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內(nèi)容之一。 (2)古生態(tài)、古環(huán)境:現(xiàn)代生物的研究與環(huán)境和生態(tài)的研究密切相關。遠古生物生活時與環(huán)境的相互關系,我們不可能直接了解,只能借助現(xiàn)代生物學的知識,去研究遠古生物生活時所發(fā)生的類似情況。從古生物化石本身的一些古生態(tài)特征以及巖石性質(zhì)等的研究,重建古環(huán)境、生活方式、生物與環(huán)境的相互關系等?!皩⒔裾摴拧笔茄芯抗派鷳B(tài)、古環(huán)境的重要方法,例如海洋是早期生命起源與早期演化的發(fā)源地,早期的海洋環(huán)境和海洋生物的研究就可以運用“將今論古”的方法。 (3)重要生物類群的演化和起源:古生物的研究為研究生物的演化和起源提供了實物證據(jù)。按照地層地質(zhì)年代的劃分次序,從老到新,所發(fā)現(xiàn)的化石清楚地揭示生物從低等到高等演化的面貌及其演化的特征。雖然古生物資料為研究生物的演化與起源提供了大量的資料,但是許多疑難問題仍要古生物工作者不畏艱難困苦,在野外工作中發(fā)現(xiàn)更多、更好的化石材料,來不斷揭示生物的起源與演化之迷。 875巖石學 考試內(nèi)容 1、巖漿巖部分 巖漿與巖漿作用:掌握巖漿的概念及巖漿的形成與運移、巖漿的性質(zhì)、巖漿的分異、混合巖化和同化作用等特征;巖漿巖的結構和構造的一般特征;巖漿巖化學成分及其分類:巖漿巖的化學成分、礦物成分、深成巖的QAPF分類三角形圖解、火山巖的TAS化學分類;鎂鐵-超鎂鐵質(zhì)巖類、玄武巖類及相關巖石、花崗巖類及相關巖類、中酸性熔巖與火山碎屑巖類、硅不飽和巖漿巖、巖漿的起源與演化等 2、沉積巖部分 沉積巖的形成過程、一般特征、分類方法;風化和風化帶中礦物的穩(wěn)定性;沉積作用和沉積物;沉積成巖作用及其特點;內(nèi)源/自生沉積巖類(包括碳酸鹽巖、硅質(zhì)巖、蒸發(fā)巖、磷質(zhì)巖、鐵質(zhì)巖等的基本特征);陸源碎屑巖/他生沉積巖類(包括礫巖、角礫巖和沉積混雜巖、砂巖與粉砂巖、泥質(zhì)巖的基本特征)、沉積相的概念及分析方法。 3、變質(zhì)巖部分 變質(zhì)作用基本概念、基本分類;幾大類變質(zhì)巖的基本特征;變質(zhì)巖的結構構造、分類和命名;變質(zhì)反應和變質(zhì)帶;變質(zhì)相及變質(zhì)巖的研究意義 4、特定大地構造區(qū)域的巖石組合 洋中脊的巖石組合;匯聚板塊邊界的巖石組合;陸-陸碰撞帶的巖石組合;板塊內(nèi)部的巖石組合 876第四紀地質(zhì)學 四、考試內(nèi)容 (一)第四紀科學的基礎知識 第四紀的基本概念;第四紀的特點;第四紀科學的研究歷史。 (二)第四紀板塊構造 1. 新生代板塊運動與海陸格局演化;2. 新生代洋流格局與大氣環(huán)流格局。 (三)第四紀氣候變化與海平面變化 1. 第四紀冰期-間冰期氣候變化特點;2. 第四紀海平面變化;3. 黃土沉積、海洋沉積、冰芯記錄;4. 全球變化研究概況。 (四)第四紀生物 1. 第四紀動物群演化基本特點;2、 第四紀植物群演化基本特點。 (五)古人類與古文明 1. 古人類的演化發(fā)展概況;2. 古文化與古文明的發(fā)展概況。 (六)第四紀研究方法概論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備注:限本科及以上學歷。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7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13 | 專業(yè)代碼 : 0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(全日制)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(全日制)寒武紀生物的發(fā)育與進化 03(全日制)植物古生態(tài)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17普通生物學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17普通生物學
1.考試內(nèi)容: 測試考生對動物學、植物學基礎課程相關的基本概念、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分析能力。 2.試題結構 名詞解釋、選擇填空題、填空題、簡答題、論述題等。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 一、試卷的內(nèi)容結構 1、地史學 ~50% 地層(特別是沉積巖地層) 15%~20% 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 15%~20% 古大地構造特征 10%~20% 2、古生物學 ~50% 古生物學定義及研究方法 15%~20% 古生態(tài) 15%~20% 生物演化 10%~20% 二、、試卷的題型結構 8-10個名詞解釋 20% 4-6個簡答題 40% 1-2個 論述題 20% 備注: 限本科及以上學歷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6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8 | 專業(yè)代碼 : 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寒武紀生物的發(fā)育與進化 03植物古生態(tài)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17普通生物學 或626普通地質(zhì)學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 或845進化生物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17普通生物學 試題結構 名詞解釋、選擇填空題、填空題、簡答題、論述題等。 626普通地質(zhì)學 試題結構 1)、名詞解釋:10小題,每小題5分,共50分 2)、簡答題:4小題,每小題10分,共40分 3)、論述題:3小題,每小題 20分,共60分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 試卷的內(nèi)容結構 1、地史學 ~50% 地層(特別是沉積巖地層)15%~20% 古地理古環(huán)境 15%~20% 古大地構造特征 10%~20% 2、古生物學 ~50% 古生物學定義及研究方法 15%~20% 古生態(tài) 15%~20% 生物演化 10%~20% 試卷的題型結構 8-10個名詞解釋 20% 4-6個簡答題 40% 1-2個 論述題 20% 845進化生物學 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:10小題,每小題5分,共50分 簡答題: 4小題,每小題10分,共40分 論述題: 3小題,每小題 20分,共60分 備注:限本科及以上學歷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5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6 | 專業(yè)代碼 : 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寒武紀生物的發(fā)育與進化 03植物古生態(tài)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617普通生物學或626普通地質(zhì)學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 生物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26普通地質(zhì)學 吳泰然等,2011,《普通地質(zhì)學》第二版,北京大學出版社 備注:限本科及以上學歷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4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6 | 專業(yè)代碼 : 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寒武紀生物的發(fā)育與進化 03植物古生態(tài)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1 英語一 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或617普通生物學(任選一門)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生物學(任選一門) 注:限本科及以上學歷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26普通地質(zhì)學或617普通生物學(任選一門): 普通地質(zhì)學: 1、夏邦棟主編,《普通地質(zhì)學(第二版)》,地址出版社,1995年、2006年(重?。?; 普通生物學: 1、吳相鈺等編,《陳閱增――普通生物學》(第3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年。 2、吳慶余主編,《基礎生命科學》(第2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年。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生物學(任選一門):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進化生物學: 1、童金南、殷鴻福主編,《古生物學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年; 2、劉本培,《地史學教程(第三版)》,地質(zhì)出版社,2006年; 3、張昀,《生物進化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8年; 4、郝守剛等,《生命的起源與演化―地球歷史中的生命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年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復試時將采取筆試、口試或兩者相兼的方式進行差額(差額比例120%左右)復試,以進一步考察學生的專業(yè)基礎、綜合分析能力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等。 以同等學歷報考的考生,在復試階段加試兩門主干課。 各專業(yè)的復試方式、科目、復試成績所占權重,復試差額比例等由各院系根據(jù)本學科、專業(yè)特點及生源狀況在復試前確定,屆時將公布在我校研究生院網(wǎng)站上。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3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4 | 專業(yè)代碼 : 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寒武紀生物的發(fā)育與進化 03晚古生代植物解剖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論 科目2 201 英語一 科目3 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或617普通生物學(任選一門) 科目4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 生物學(任選一門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26普通地質(zhì)學或617普通生物學(任選一門): 普通地質(zhì)學: 1、夏邦棟主編,《普通地質(zhì)學(第二版)》,地址出版社,1995年、2006年(重?。?br> 普通生物學: 1、吳相鈺等編,《陳閱增——普通生物學》(第3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年。 2、吳慶余主編,《基礎生命科學》(第2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年。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生物學(任選一門):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進化生物學: 1、童金南、殷鴻福主編,《古生物學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年; 2、劉本培,《地史學教程(第三版)》,地質(zhì)出版社,2006年; 3、張昀,《生物進化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8年; 4、郝守剛等,《生命的起源與演化—地球歷史中的生命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年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云南大學將采取筆試、口試或兩者相兼的方式進行差額(差額比例120%左右)復試,以進一步考察學生的專業(yè)基礎、綜合分析能力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等。 以同等學歷報考的考生,在復試階段加試兩門主干課(每門考試時間為3小時)。 各專業(yè)復試的方式、科目及復試成績所占權重等細則請登錄我校研究生院網(wǎng)站查詢。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2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4 | 專業(yè)代碼 : 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寒武紀生物的發(fā)育與進化 03晚古生代植物解剖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1 英語一 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或617普通生物 學(任選一門)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 生物學(任選一門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626普通地質(zhì)學或617普通生物學(任選一門): 普通地質(zhì)學: 1、夏邦棟主編,《普通地質(zhì)學(第二版)》,地址出版社,1995年、2006年(重?。?br> 普通生物學: 1、吳相鈺等編,《陳閱增――普通生物學》(第3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9年。 2、吳慶余主編,《基礎生命科學》(第2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年。 844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生物學(任選一門):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進化生物學: 1、童金南、殷鴻福主編,《古生物學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年; 2、劉本培,《地史學教程(第三版)》,地質(zhì)出版社,2006年; 3、張昀,《生物進化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8年; 4、郝守剛等,《生命的起源與演化―地球歷史中的生命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0年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限本科及以上學歷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 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招生年份:2011 | 本院系招生人數(shù): 未公布 |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(yè)招生人數(shù): 4 | 專業(yè)代碼 : 70903 |
研究方向 |
01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 02寒武紀生物的發(fā)育與進化 03晚古生代植物解剖學 更多研究方向 | ||
考試科目 |
101 思想政治理論 201 英語一 626 普通地質(zhì)學或617普通生物學(任選一門) 844 地史與古生物學或845進化生物學(任選一門)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| ||
初試 |
宋春青等,《地質(zhì)學基礎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6年; 陳閱增主編,《普通生物學?生命科學通論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7年、2000年。 杜遠生、童金南主編,《古生物地史學概論》,中國地質(zhì)大學出版社,1998年; 江靜波等,《無脊椎動物學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。 更多初試參考書目信息 |
||
復試科目 |
限本科及以上學歷。 更多復試科目信息 |
||
同等學力 |
更多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| ||
題型結構 |
更多題型結構 | ||
資料說明 |
更多資料說明 |
手機登錄/注冊 | |
---|---|